首页 > 医院新闻 > 媒体关注 > 正文

医院新闻

  媒体关注

【媒体聚焦】保定市儿童医院:为祖国的花儿保驾护航

更新时间:2019-05-17 08:52:00点击次数:5046次

60年时光变迁,

保定儿医风雨兼程,

步履不停;

借力京津冀协同发展,

“托管”时代纾解患者“就医难”



1958年6月,在秀水胡同28号的一排旧平房里,保定市儿童医院前身——北市区医院宣告成立,由此拉开了几代儿医人60余年拼搏发展的风雨历程。2015年,由北京儿童医院正式托管之后,这所历史悠久的医院再次焕发蓬勃生机,开启发展新征程。


△保定晚报采访报道


几经更名,儿科为主济世之路未变


成立之初,北市区医院条件十分简陋,病床只有10张,基本上没有什么医疗设备。1959年底,医院中以夏维熊、张幸愚(小儿张)等为代表的儿科医师向上级建议,成立一所儿童专科医院。1960年4月,经过一系列筹备工作,原北市区医院更名为保定市路东区人民公社儿童医院。直至1962年11月,这所区级儿童医院收归市里直接管理,并正式更名为保定市儿童医院,随后沿用至今。

   “听前辈讲,建院之初,医院整体设备相当简陋。放射科唯一一台50毫安X光机,只能做一般透视检查,检验科只有两台显微镜,一台电冰箱,只能做血、尿、便等常规检验项目。”采访中,市儿童医院原副院长高宗勋回忆说,当时的儿医做不了外科手术,全年收住病人仅数十例。

     1963年特大洪水,市儿童医院干部职工奋起安置灾民、救治病患;1965年,面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肆虐,全院医护人员加班加点,全力救治……在艰苦的环境中,新生的市儿童医院经受住了考验,展现了“病人第一、灾民第一、群众第一”的精神风貌和救治能力。


医院新址


改革开放,儿医迎来发展的春天

     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,改革开放后,市儿童医院开始着手探索医院的改革之路。

    1982年,市儿童医院在百花路52号建起了第一栋集办公、门诊、住院、功能检查为一体的门诊大楼。在随后的十多年里,医院又以自筹资金的方式,先后规划建设了功能楼和病房楼。1997年,病房楼正式投入使用,极大改善了医疗环境。至此,市儿童医院才真正具备了一所市级儿童综合医院的规模。

    1987年,年轻的高宗勋刚刚调入市儿童医院急诊科工作,在此后30年中,历任急诊科主任、副院长等职务的他,见证了医院的巨大变化。他说,随着功能楼和病房楼的建设,医院诊疗分科也越加细致和全面,“以急诊科为例,从以前只有门诊,到有了自己的病区病房,可以收治比较危重的患者。”

     进入新世纪,市儿童医院全面实施“科技兴院、人才强院、文化立院、开放办院”的发展战略,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与技术水平。2017年5月,位于恒祥北大街的市儿童医院新院区投入使用。新院区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,床位600张,医院诊疗环境、医疗设施及患者就医体验再次得到极大提升。


北京专家郝津生查房过程中与患儿家长交流


“托管”时代,让患儿在家门口得到最好的治疗

     2015年5月,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正式托管保定市儿童医院,成为京津冀协同化发展背景下,首家推行公立医疗机构跨省托管的典型。由此,市儿童医院搭上了京津冀医疗事业率先联动发展的“高速列车”。

    4月16日上午8:45,北京儿童医院耳鼻喉科医生郝津生刚下高铁,风尘仆仆赶到市儿童医院坐诊。耳鼻喉科是市儿童医院“双主任”探索科室之一,而郝津生正是被任命为科室主任的北京专家。从上月开始,他定期每周一到周四,每天从北京赶到保定负责坐诊、手术、教学及管理等工作。

    托管后,除了引入一流的医疗技术和人才,北京专家团队还带来了先进的教学与管理经验,提高了河北地区儿童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,极大缓解了外地患儿到北京“就医难”的压力。去年1月,国家儿童医学中心肿瘤外科保定病区在市儿童医院落户,北京儿童医院肿瘤外科团队长期在保定出诊、手术与教学。2018年这里收治的患儿中,有252例是北京儿童医院转来的,占手术患儿的60%。

   “到了保定才知道,原来在这里就能得到最好的治疗。”4月19日上午,在市儿童医院肿瘤外科病房,来自唐山的韩伟和妻子守在即将接受手术的女儿身边。韩伟说,北京儿童医院床位紧张,手术需要等2周甚至更长时间,“医生建议我们到保定治疗,同样也是北京专家手术。这些天,我和爱人感到保定医院条件完善,环境也好,连医疗费用都比北京低,但治疗效果一点儿不打折。”

保定晚报 (编辑:保定市儿童医院宣传科)